全球微动态丨专注“未来传播”视域下的传媒变革与教学创新,第四届融媒体发展钱江论坛在杭举办

2023-06-12 16:00:20 杭州日报

日前,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举办了第四届融媒体发展钱江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未来传播”视域下的传媒变革与教学创新。

图为参会人员合影


(资料图片)

会议伊始,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致辞。他对“未来传播”提出了自己的三个看法:其一是坚持文化自信,制度带来传播的巨大变革;其二是开放包容,未来传播会远远超越传播范畴;其三是守正创新,未来传播的核心是传播和人文,技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人。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副书记方向明,代表学校对业界导师和专家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现在媒介的发展给学科和教育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新旧媒体的发展变革中,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传媒研究院副院长、《传媒评论》杂志社总编辑檀梅提出,要通过院媒协同,建立灵活多效挂职机制,输出优秀业界导师为学生带来全新的行业事业。檀梅还表示,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和新时期基本实践的总结提炼,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

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鲍伟首先介绍了学校新闻传播学学科的发展情况。他表示,目前,新闻传播学的理念和特色是“厚人文底蕴,重应用创新”,要在人机共生的传播环境中通过高质量的技术交流,推进新闻传播教学在新时代的发展。

随后,浙江工商大学校领导方向明和人文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鲍伟为新聘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点业界导师颁发聘书。

图为校、院领导为业界导师颁发聘书

颁发聘书环节之后,各位专家围绕“未来传播”视域下的传媒变革与教学创新为主题进行了发言。

杜骏飞的发言主题是《AI时代的新闻传播教育》。他表示,目前已进入数字交往2.0时代。数字交往带来了三点冲击:一是媒体的扭曲,媒体不再是纯粹的机器;二是人的变化,人会在元宇宙分裂或和机器融合成赛博格;三是客体的位移。杜骏飞还表示,过去的媒介哲学荡然无存,还需重新起步。目前,新闻界除了面临后真相,还面临着人工智能带来的后感知。他认为,人工智能会带来三点影响:其一是概率化的知识;其二是场景和生活统一体带来运算;其三是社会的聪明才智趋向于均匀化。

刘伟作《关于未来传播的几点思考》主题发言。他表示,目前媒介边界出现混沌,因此传播方面受到制约。随后,刘伟以电影《混沌行走》提到“声流”的概念,认为目前的信息传播是透明的,人与人之间没有隐私可言。

施旭作《硕士研究生、全球传播方向的培养目标与理论素养训练》主题发言。他表示,目前,学界媒体界出现传播教育与传媒行业有隔阂的情况。他认为,中国的传播学教育需要有中国的立场,需要反映中国价值、中国文化,把相关内容传播给世界。

陈立波作《传播赛道的转换与传媒人才的培养》主题发言。他认为,现在的传播环境面临着去中心化、碎片化、多元化的新格局,传统媒体逐渐从舞台上退场。

廖晓华作《以开放、融合的思路做好媒体内容生产和项目服务》主题发言,他表示,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应该向传统媒体学习内容的精准把握。他认为,现在需要的是专家型的记者。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要闻部主任钱锋作《返本开新——当代新闻人的溯源与进化》主题发言,他带来了新闻行业一线的感悟和体验。他认为,现在并不是新闻的黄金年代。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传播环境和人工智能横空出世的背景下,新闻行业受到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将选题的接近性做到极致。”

在自由讨论环节,到场专家学者聚焦学术问题、业务实践和行业前景等内容展开了热烈讨论。

一年一度的钱江论坛,是新闻传播学术探讨的重要平台。与会专家学者通过交流研讨,提出了对未来传播的认识,并对新闻传播的创新发展给出建议。

关键词: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x 广告

Copyright   2015-2022 西方中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沪ICP备2020036824号-7   联系邮箱:5 626 629 @qq.com